黑龙江大学打造一站式“互联网+就业”平台 助力毕业生更充分高质量就业

2023-02-11 点击次数:1932

黑龙江大学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把稳就业作为民生工程摆在突出位置。2013年以来,作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黑龙江大学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以“便捷、高效、流程可监管”为出发点,通过10年三期工程建设,投入800余万用于就业信息化软硬件改造,全力打造“智慧就业”新模式,全面推进一站式“互联网+就业”平台建设,全方位实现了互联互通的云就业服务体系。特别是疫情发生三年以来,就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学校就业的影响,圆满完成了教育部百所就业状况布点监测高校任务,保障了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发挥“互联网+就业”大数据分析优势,做到精准摸排底数清。

一是精准摸排单位需求,通过问卷调查系统对400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形成《企业用人情况调研报告》,动态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变化。二是精准摸排学生就业动态。黑龙江大学通过“云就业平台”对毕业生进行校院两级摸排,形成《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报告》《意向考研学生分析报告》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重点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求职心态、困难问题、就业需求等15个方面进行了精准摸排,为学校开展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础。三是对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五年校友进行跟踪调研。形成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从毕业生毕业去向情况、对学校教育教学反馈等方面分析,为黑龙江大学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学科专业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二、利用“互联网+就业”信息共享优势,做到清晰分类指导准。

一是充分利用“云会议”“云课堂”“云直播”“云双选”“在线预约咨询”等云共享形式,不断创新就业指导模式。二是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动态台账,坚持为每名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评估档案,做到早摸排、早动员、早咨询、早定位,坚持家校联动,做到精准分类,动态跟踪,精确指导。三是充分发挥全国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省级特色咨询室及就业金课等作用,通过多媒体为手段对不同群体开展靶向指导。推出“就业直播课”“辅导员喊你找工作”“职位你来”职场训练营等线上品牌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坚持“五必开、三到位”,即校、院、班三级就业工作动员会必开、家长会必开、重点群体会必开、考研培训会必开、考公培训会必开,真正做到全员就业要求到位,家长就业形势认识到位,学生就业目标明确到位。

三、扩大“互联网+就业”平台优势,做到精准对接匹配好。

一是在就业平台扩展上,充分利用“教育部24365互联网+就业”平台及省就业平台和社会招聘网站,开拓线上线下就业大市场,共享岗位信息。截至目前,黑龙江大学云就业招聘平台吸引注册企业达12283家,每年增近2000家。二是在扩大岗位供给上,主动对接省内外资源,开辟了五条网络专属招聘通道,实行“一企一策”点对点精准对接服务企业。通过行业专场、硕博专场、优质企业专场、地市人才招聘直通车等,年均举办各类招聘会800余场,提供岗位数20余万,岗位供需比达20:1。三是在招聘信息精准推送上,建立主管就业书记、毕业年级辅导员、学校就业管培生、学院就业信息联络员四级网络体系,实现就业信息推送全覆盖、高精准、高匹配。

四、依托“互联网+就业”效率优势,做到精准服务质量高。

一是通过智慧就业大数据紧盯就业各环节,通过学生参会领票统计盯住学生就业参与招聘会的活跃度;通过用人单位星级评定盯住入驻企业的好评度;通过网签进程统计,盯住企业和学生签约度。二是发挥一站式网络服务优势,为企业、学生提供网上招聘、咨询、面试、签约等全链条在线服务百余项,真正做到企业预约申请线上审核秒批;学生三方协议等材料一码扫描自助打印;学生预约咨询、网签管理一键完成,真正实现指尖上的就业。三是坚持以平台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率。依托大数据分类建立就业台账,实时跟踪毕业生就业进度,科学评价各学院就业状况,各类就业数据“日报、周报、月报”,真正实现就业工作垂直、高效、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