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形势,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错位”难题,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9月21日至24日,环建学院组建专项教师团队,远赴川渝地区,先后走访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绵阳测绘工程院、自然资源部第六地形测量队(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及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行业代表性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校企合作洽谈。此次调研聚焦“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能力要求”“校企合作路径”三大核心方向,旨在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收集第一手产业信息,为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拓宽学生高质量就业渠道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调研:精准对接人才需求
调研期间,教师团队与四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技术骨干及项目负责人展开多场座谈交流,实地参观企业项目现场与技术研发中心,围绕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共建、就业合作等议题深入探讨,全面掌握行业前沿动态与企业真实需求。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聚焦工程领域“复合型人才”需求
作为国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的龙头企业,中铁二院相关负责人重点介绍了当前工程建设领域对“技术 + 管理”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交流中明确提出,希望高校毕业生不仅具备扎实的测绘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基础,还需掌握 BIM 技术、工程数据分析等工具的应用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项目协调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双方就“企业导师进课堂”“学生顶岗实习”等合作模式初步达成共识,企业表示将为学校提供工程实践案例与实习岗位,助力学生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绵阳测绘工程院:探索“论文 - 就业一体化”育人新路径
在绵阳测绘工程院,调研团队重点了解了该院与高校合作开展“毕业论文(设计)+ 企业实践”的创新模式。据介绍,该院此前已与多所高校合作,接收学生进入企业项目组,以实际测绘项目为选题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在实践中既提升了专业能力,也提前熟悉了企业工作流程,部分优秀学生毕业后直接入职,实现了“学习 - 实践 - 就业”的无缝衔接。
自然资源部第六地形测量队(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强调“实战能力”与“行业视野”
作为自然资源领域专业测绘单位,该测量队负责人结合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等国家重点项目需求,指出毕业生需强化 “实战能力” 与 “行业视野”。一方面,要熟练掌握无人机测绘、遥感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核心技术,能快速适应项目现场工作;另一方面,要了解行业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具备应对复杂测绘场景的问题解决能力。企业表示愿为学校提供“真实项目案例库”,并接纳学生参与短期项目实践,帮助学生积累行业经验。
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渴求“技术创新型”地理信息人才
在地理信息与环保科技领域深耕多年的中科宇图,向调研团队展示了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智慧城市、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掌握遥感技术、空间数据分析、无人机应用的“技术创新型”人才缺口显著,希望高校能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地理信息 + 行业应用”的交叉内容,培养学生的技术融合能力与创新思维。双方就共建“地理信息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开展技术培训等合作事项达成初步意向,企业将为学生提供技术研发岗位实习机会,助力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合作成果:校企双赢谱新篇
通过与企业的深入交流,调研团队带回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了重要参考。校企双方在多个方面达成共识,将共同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
企业方面表达了对校企合作的高度重视。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企业将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就业渠道,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自然资源部第六地形测量队(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在交流中也认为,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技术创新支持。
学院将借鉴这些成功经验,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例如,校企双方可共同成立产业学院和研发中心,在资金、设备、师资及技术等方面深度合作。
未来展望:协同育人谋共赢
基于此次调研结果,环建学院计划从三个方面深化校企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将推进“双导师制”,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引入课堂。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将增加专业实践学时比例,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中长期实习,鼓励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完成毕业设计。
搭建就业直通车,学院将与合作企业建立人才定向培养机制,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优秀实习生可直接就业,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
未来,环建学院还计划扩大校企合作范围,联合更多行业优质企业组建 “校企合作联盟”,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与学校办学特色,构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推、利益共赢”的协同育人新格局,为学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