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工业学院!

精准对接产业前沿与人才培养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赴哈尔滨开展专业调研与交流行动

2025-10-10 07:46 来源:黑龙江工业学院 点击次数:42

为紧跟人工智能与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沿,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毕业设计优化、实验室规划及实习管理等工作提质增效,8月30日-9月5日,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宋英杰、专任教师艾琪翔赴哈尔滨开展专项调研行动,先后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新博会”)、走访5所高校及在哈实习学生所在企业,为学院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奠定坚实基础。

锚定产业前沿,新博会搭建交流合作桥梁

8月30日-9月1日,调研团队在新博会会场与政府部门、企业围绕学生实习就业、项目合作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成果显著。

在政府对接层面,团队先后与鸡西市梨树区投促中心、黑龙江省工业信息化发展中心、安达市、鹤岗市兴安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其中,鸡西市梨树区投促中心已与校领导签订相关合作协议;黑龙江省工业信息化发展中心、安达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蒋敏军)、鹤岗市兴安区工信局(局长藏天甲)均明确表达在学生实习、项目构架实施等方面的合作意愿,为后续校地协同育人拓宽渠道。

在企业交流层面,团队重点对接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鸡西市中园玄武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鸡西市滴道区电子商务产业园):总经理邵冰介绍企业计划在鸡西建厂招聘,为学生提供本地就业新选择。

华耐视(哈尔滨)智能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哈尔滨松北区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作为专注机器视觉产品研发的智能制造企业,其负责人与团队探讨人工智能方向实习就业合作展开交流。

并与华为、广州云芯等公司探讨人工智能在算法、硬件等方面的前沿发展现状。

聚焦专业建设,高校调研破解人才培养关键问题

9月2日-9月5日,调研团队先后走访黑龙江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围绕人工智能专业课程设置、毕业设计管理、实验室建设、实习安排等核心内容开展调研,汲取先进经验。

黑龙江科技大学:团队赴黑龙江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专业建设交流活动。双方围绕人工智能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实验室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黑龙江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杨庆江、副院长冯福生以及人工智能教研室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座谈。交流期间,我校人工智能专业教研室主任宋英杰系统介绍了我校该专业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杨庆江院长从学院历史、学科布局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院总体建设情况。冯福生副院长就人工智能专业实习实训方案作了具体说明。该院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王承琨则从师资结构、学生培养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分享了相关经验与成果。此外,双方还就共建实习基地等合作方向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并在会后一同参观了黑龙江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

黑龙江工程学院:团队赴黑龙江工程学院开展调研交流,期间该院详细介绍了其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经验。该专业以自动化技术为源头,系统构建了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嵌入式人工智能等人工智能方向的核心课程体系,并依托硕士点持续强化学科建设。在毕业设计方面,课题设置紧密结合产业实际,涵盖单片机、PLC和深度学习三类方向,包括“基于YOLOv8的PCB板缺陷检测系统设计”“基于ROS的农业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等代表性题目,充分体现与行业技术需求的高度衔接。

东北林业大学:团队赴东北林业大学参观交流,重点调研了其实验室建设情况。该校实验室设备品类丰富、持续更新,建有规模可观的机器人实践平台,拥有包括近20台各类型机械臂及多台大型移动机器人在内的先进设备,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境和丰富的工程训练场景。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与犀灵机器人(哈尔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建校企合作模式,为本科院校提供“课程实训+现场实习”双路径——课程实训通过远程邮寄试验箱+视频教学+线下集中授课实现,对社会人员还设就业班与普通班满足不同需求。实验室以楼层为单位布局,单实验室配备5-6台工业机器人供学生实操,体系完整且设备先进。

黑龙江职业学院:实验室投入巨大,单个实验室面积约140㎡,分为“大型机械臂平台(含身份证识别功能,便于记录使用及成绩)+教学电脑”和“大型实训系统+教学电脑”两类,且与黑龙江工业学院存在高本贯通合作基础。

心系实习学生,企业探访筑牢成长保障

9月2日,调研团队前往在哈实习学生所在企业,实地了解实习情况。目前学生实习内容以web前端为主,企业提供实践教学、简历书写指导、招聘策略培训及内推推荐等全方位支持;学生对未来就业规划明确,其中1名同学已成功获得企业offer,实现实习与就业无缝衔接。

总结与展望:以调研成果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哈尔滨调研行动是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主动对接产业前沿、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新博会交流、高校调研、企业探访,团队在学生实习就业渠道拓展、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毕业设计题目更新、实验室建设规划等方面获取宝贵经验。

下一步,学院将结合调研成果,重构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更新毕业设计题目库,强化实践导向;推进与政府、企业、高校的深度合作,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切实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顺畅过渡,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贡献教育力量。